一根长仅为32.376毫米、宽1.408毫米、厚仅有0.085毫米的一根象牙棒上竟刻着一幅画面全长528厘米,宽24.8厘米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这是昨日家住乌鲁木齐市仓房沟路70多岁的崔连根老人向本报展示的被堪称“中国一绝”的象牙微雕作品。
记者了解到,这是崔老先生继1997年首次创作《清明上河图》(局部)和《丝路驼铃》两项微雕作品获“大世界吉尼斯之最”称号后,第三次获此殊荣。整个作品比原作的万分之一还小,还不及一根普通火柴棒粗。
据崔先生说,他是在2002年年初完成这幅作品的,他一共用了28天。
谈到创作这件作品的初衷时,他告诉记者,他是受了微雕艺术家王立平冲击微雕极限的启发,而他又比较喜欢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所以他选择了这幅作品作为雕刻对象挑战微雕极限。
在创作过程中,他光临摹原画、熟悉作品就花了四五个月时间。此后,他又先后两次刻画这幅作品,最终才完成了这件作品。
而在他雕刻时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是:30多年前他从北京一家生产象牙工艺品厂收集的象牙边角料、什景锉刀一把、平头锉刀一把、小毛笔两支和小针一根,而放大镜,除了每次雕刻中断再续雕时用来对好刀口,就是用来细察所刻的作品了。就这么几样简单的工具,凭着他成竹在胸的手感,雕成了众多巧夺天工的作品。
他告诉记者,在他有生之年,最揪心的是微雕艺术后继乏人,最大的愿望是把祖国的名胜古迹雕刻在象牙上。
自幼喜爱画画的崔连根老人,12岁时师从当时中国有名的微雕艺人学习雕刻。目前,他的作品大约有五百余幅,其中有20余件被美国、德国、加拿大等国家博物馆收藏。雕刻精美的代表作《丝绸之路》也被中国万博文化城精品馆收藏,他的名字已被载入《中国民间名人录》。